Click on picture to see original size. 点击图片可看原图。
陆绩,字「公纪」,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父亲陆康孝顺良善,曾被当地太守李肃举荐为「孝廉」。后来李肃不幸客死异乡,陆康知恩报恩,亲自将他的灵柩送回颖川,礼数周备地为他操持了葬礼。
时值东汉末年,陆康和后来成为三国时期著名将军的袁术交情非常好。有一次,陆康带着年仅六岁的儿子陆绩,到居住在九江的袁术家里作客。袁术非常高兴,端出橘子热情招待他们。
长辈们谈话的时候,陆绩就坐在一旁剥橘子吃。这橘子甘甜汁多,吃得陆绩美美的。当他伸手再拿第二个的时候不由得想起:妈妈最爱吃的水果就是橘子了,可她还从来没有尝过这么好吃的橘子。想着想着,陆绩的眼前就浮现出妈妈慈爱的笑容……于是,陆绩忍住了自己再吃橘子的念头,而是小心翼翼地拿了三个装进怀里,心想把这些橘子带给妈妈,她该多高兴啊!
由于大人们谈话都很投入,谁也没有察觉到陆绩的这个小动作。等到陆康父子准备告辞的时候,只见陆绩两臂夹紧,双手抱在胸前,小心翼翼地从椅子上滑下来,随同父亲走到主人面前,鞠躬施告别礼。
不料当陆绩双手作揖,毕恭毕敬地弯下腰来躬身作礼的时候,三个黄灿灿的橘子突然从他胸口的衣襟里「咚咚咚」地掉了出来,滚落在地上。
袁术见此情景,禁不住开怀大笑,然后又故意板起脸孔说:「你来我家作客,怎么还把橘子带走啊?」陆绩慌忙跪在地上说:「对不起,我妈妈最爱吃橘子,您家的橘子特别甜,我想带几个回去给妈妈。」
袁术听了之后感到非常惊讶,随即脸上又现出喜悦之色,内心不禁感叹: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时时惦记母亲的喜好,并尽力成全,实在难能可贵呀!陆绩怀橘敬母的行为和他率真的天性,也使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大家不禁交口称赞。
当我们深入史书了解有关陆绩的记载,就会发现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可见,童蒙的教学比人生任何阶段的学习都要重要,它是攸关人一生成就的基础。「孝」为传家之本,自幼教育子女时时处处为父母着想,奠定做人立身处世正确的基本态度。
随着人们对圣贤教诲的逐渐疏远,在当今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乘车购物,父母首先想到的都是孩子的需要,所做的都是对孩子习气的纵容和喜好的满足,这跟古时候父母对子女童蒙养正的做法恰恰相反。
父母爱子女若不遵循正确的原则,则是害了子女。当父母在子女面前做出「弃老宠幼」的举动时,无疑是教给孩子本末倒置的人生态度,拉开了这个家庭「父不父、子不子」人生悲剧的序幕。
当我们习惯于随着自己的私情,将过度的娇宠妄施给孩子的时候,何不转念带领孩子将孝爱回报给生养我们的父母,以身作则为子孙树立起为人子的行为典范?以知恩报恩的存心和行为潜移默化地熏陶子女,帮助他们奠定幸福美满的做人基础,这才是惠及子孙的真爱。
转载自大方广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