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4, 2011

重视家庭教育

Tuesday, August 23, 2011

日本名言


◎相信别人,更要一百倍地相信自己。---手冢治虫


◎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聪明与否,而是心地的好坏。 ---中村天风


◎人,在境况好时都是好人,在境况恶劣时才能考验本质。---前原滋子


◎人的优劣,不是通过和他人比较获得的,而是由自身决定的。---伊东浩司


◎追随多数必然迷失自己。只能不怕孤独,继续自己想做的。---安藤忠雄


◎世上没有所谓的失败。挑战时没有失败,放弃时才是失败。--- 稻盛和夫


◎集中力量,攻其一点。---鬼冢喜八郎


◎认真为人的,善生智慧;半途而废的,常有抱怨;马虎做事的,爱找藉口。---大脇唯真


◎成功者很少中途改变方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坚持到最后的人多能成功。---松下幸之助


◎上天不会造人上人,也不会造人下人。---福泽谕吉


◎读书是做学问的方法,而做学问又是成事之途径。---福尺谕吉

Monday, August 22, 2011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转载自: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心灵素质提升教育 净 空
二千零七年四月十六日於郑州大学讲演


一、前言

尊敬的校领导、尊敬的海内外嘉宾、各位同学:大家好!

此次净空承蒙河南省领导的邀请,参加黄帝祭拜大典。又蒙大学邀请,来到贵校参观学习,有缘与诸位仁人大德聚会一堂,谈谈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报告。净空感到非常荣幸,非常难得!

二、和谐安乐的泉源

中华儿女,无不自称为「炎黄子孙」。最近,我家族弟将珍藏多年的家谱给我看,厚厚的一大叠,三十三册。徐氏家族可上溯至四千五百多年,代代相传,到我这一代,是黄帝的一百三十六代子孙。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徐氏这个姓,是从他的次子昌意传下来的。这些渊源,我们从中国的家谱、历史记载都可以考查得到,非常清楚。追本溯源,对「炎黄子孙都是一家人」就会有清晰的概念。特别是此次参加祭拜黄帝的大典,更是倍感亲切。

过去中国家家都有家谱,对整个家族的历史有详细记载。知道家族历史,对家族自然生起亲爱之情。能爱家者,才知道爱国。并逐渐将爱心推广至对全民族、全人类、对天地万物,达到「世界一家、宇宙和谐」的大同境界。中国人最重视家谱,实有其重要意义。

家谱中更重要的部分是家训。长辈们把老祖宗世代人生体验的精华代代相传,融会贯通,记载成文字,作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后代子孙秉承先人千百年的智慧经验结晶,可以避免走许多冤枉路。这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泉源。今日人类疏忽传统,疏忽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处处讲求创新,自以为进步。岂知走到尽头,无路可进,才逐渐体会传统文化的珍贵,老祖宗的智慧高明。

君不见今日社会科技发达,但却同样面临着贫穷匮乏的窘境,较之以往,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何以故?所谓「贫」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生活的缺乏,另一种是精神文化的缺乏。最近北京同学邀我和大家谈谈「如何进行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可见得这个问题存在於现代社会的严重性。仔细思考,物质与精神,二者何种更重要?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大贤大圣,几乎物质生活都相当贫乏,在中国,诸位所知道的孔子、孟子,都属於清贫。尤其是孔子的学生颜回,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位门生,夫子常常赞叹他。但他在所有同学里,物质生活是最贫乏的。箪食瓢饮,吃饭连一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成一个小篓,当作饭碗盛饭;喝水用个瓢,没有杯子。过这样的生活,他非常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由此可知,幸福快乐与物质生活不相干,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探索。

所以圣贤、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究竟幸福快乐的生活是不是建立在物质的享受呢?印度的释迦牟尼是王子出身,十九岁放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出去求学。他一生坚持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以此为苦,反而快乐无比。当时多少国王、大臣,大富长者,都做他的弟子,都向他学习。可是世尊没有接受他们的供养,一生没有建过寺庙。偶尔也接受礼请,在他们的讲堂精舍里讲学授课,讲完就走了。最后入灭在双树林间,没有在房屋里。走的时候是在野外,这个示现意义很深,是在告诉我们,幸福快乐是建立在精神文化的基础上,与名利和五欲六尘生活毫不相关。我们必须对这桩事深刻体会,才真正知道应当放下。

三、自性本具一切万法

释迦牟尼佛年轻,王子出身,聪明绝顶,我们能想像得到,他的机缘一定非常殊胜。十九岁出去参学,印度当时所有宗教的高人,学术界的大师,他都有机会接触到。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时,认为这些宗教学术都不究竟。为什么不究竟?三个问题不能解决,第一、众生的烦恼和痛苦,诸如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等,是怎么来的。没人知道。第二、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没人知道。第三、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也没有人知道。所以说十二年的参学不究竟,不能解决疑问。於是他再到恒河边上大树底下,静坐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这一放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有的疑问统统解决了。释迦牟尼这个表演,使我们深刻领悟,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界限就在於「彻底放下」!世间的四禅八定,能突破界内的空间维次,没有把妄想、分别、执着真正放下,就叫「世间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才是「出世间法」。世出世法了了分明。换而言之,世间法你学也行,不学也行;释迦牟尼佛示现学了十二年,然后放下!

在中国也出现一尊佛,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为我们示现,不识字,没念过书,也没去参过学。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他一天也没学过。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豁然大悟。他怎么悟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所以,放下就是!

放下之后,他的境界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的境界完全相同。《坛经》上记载,他说出彻悟的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是我们的本性、真性。中国古人也说「人性本善」,「善」的意思很广,清净是善,本来清净,没有染污。「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没有生死。「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是没有欠缺。具足什么?佛在《华严》上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就是自性,我们跟一切诸佛一样,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德行、能力、福报,无量无边,平等平等。能大师觉悟了才知道、才发现了。我们今天是迷失,并不是真的失去;只是迷,不起作用。又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动摇」指的是念头。凡夫前念灭后念生,妄念纷飞,是假的,是妄念。真心不动。最后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句话很重要,宇宙从哪来的?十法界从哪来的?六道轮回从哪来的?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华严》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性能生万法。

惠能说出这五句话,五祖很欢喜,行了,真的开悟了,即将顿教并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第六代祖师。那时能大师二十四岁,他为我们表演的--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就叫凡夫,放下就是佛。我们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当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成佛即是自性圆满流露,自性纯净纯善。所以我们今天讲的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在佛法里,是究竟彻底的消灭贫富之别。贫没有了,富就不存在。贫富是对立的。自性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才真正得到大圆满。

释迦、惠能两尊佛的示现,我们若能体会,就得大自在、大智慧、大富贵,成就大德大能。因为我们本来是佛,圣贤教育就是帮助我们恢复性德,如是而已。首先我们把大前提说出来,各位从这个地方建立清净信心,这个路怎么走法,就明白了。

四、回归自性 反朴归真

在全世界,中国人可说是最懂得教育的;深知教育的真实内涵与重要性,五千年前老祖宗就说出「人性本善」。《论语》里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是孔子的发明?不是,孔子自谓一生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他所学、所行、所讲、所教的,都是古圣先贤所传述的。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一样,也是述而不作,他一生所修所讲,皆是古佛所传。「古佛」,即是自性本具,自性本有,不是学来的。

所以中国人讲教育,《三字经》前面八句话是祖传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谈到精神教育、文明教育,这八句是最高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是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空间,没有中外之分;超越时间,没有古今之分,万古常新,故云真理。违背了它,就会惹来麻烦,会惹来灾难。觉悟了之后,本来就是。顺着这条路子走,这是一条康庄大道,超凡入圣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初」不是讲出生,而是「本来」,你的自性本来是善,现在还是善,永恒不变,纯净纯善。为什么现在不善?底下讲,「性相近,习相远」,关键在「习」。从「性」上讲,凡夫与佛圣没有两样,性体、性德、性相、性用,完全相同。若是迷失自性,就随顺习惯,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凡夫必定受外面环境的影响,於是教育就非常重要。「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教,他会随着环境产生变化;接触不善的环境就变得不善。但不善属习性,不是本性。於是教育从此兴起。怎么教法?「教之道,贵以专」。佛家讲戒定慧三学,「定」是枢纽;这个「专」字就是定。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慧」是终极的目标,是本觉。「戒」是规矩,依照这些方法、规矩学习,就能得「定」。定生慧,智慧开了,才能真正解决一切问题。

现代教育让学生学得很多,学得很杂,效果呢?学到许多知识,但是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与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不但道业不能成就,世间学术都不能成就。世间所有学术都必须专心才能学得成功,心浮气躁者焉得成就!

五、教育原点 父子有亲

今天全世界都在探讨怎样化解冲突,怎样能恢复安定和平。彻底解决之道,还是要靠先祖黄帝所传的文化教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的教育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创造的,而是一切众生本具性德。也就是说,本来如此,它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大自然本来的秩序。大自然的规律就是「道」,人能随顺大自然就是「德」。随顺自然的规律,称之为「德行」。违背性德,一切天灾人祸、复杂纷扰的问题必将随之而生。

传统文化本性本善教育的原点,即是「父子有亲」。「亲爱」,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这种亲爱是天性。现在父子没有亲爱,那是习性,不是天性。天性从什么地方看?细心观察非常明显,小孩出生三、四个月,你看看儿女对父母、父母对儿女的那种亲爱的表现,完全是无条件的,这是天性。等婴儿慢慢长大就变了,那是什么?习性。现在为什么儿女不孝?父母不慈?都是习性当家作主,迷失了天性,所以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中国教育是真诚爱心的教育。教育第一个目的,是希望「父慈子孝」,让父子本具的亲爱永远保持,这一生决定不会改变。其次,从这个原点出发,然后将之发扬光大,由爱自己的父母扩大到爱家庭、爱家族、爱邻里乡党、爱社会国家、爱整个人类!《弟子规》所说「凡是人,皆须爱」,将爱心扩展至虚空法界,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

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真诚爱心必须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否则仅成儒学、佛学,是一种学术思想,无法解决问题。唯有笃行实践,学儒学佛、学圣学贤,才得真正智慧,真实受用--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佛家所说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

真诚爱心落实在生活中,就是懂得尊重别人,这是爱的表现。不懂得尊重,就没有爱心。真正爱人,必定懂得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别人不尊重我,我尊重他;别人不敬爱我,我敬爱他。这叫学儒、学佛、学道。若非如此,纵然讲得天花乱坠、着作等身,仅止於儒学、道学、佛学。儒家作学问有五个次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儒学仅止於前四,没有真正笃行。笃行必须从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开始。尤其对犯过失的人,我们瞧不起他,我错了。应知他犯过失是他的习性,他的本性本善没变,他本来是佛,本觉本善,我们可不能小看他。这是「儒学」「学儒」、「佛学」「学佛」两种差别不同。关键在於笃行实践。

五伦中的君臣,也就是现在讲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个公司行号,老板是领导,员工是被领导。老板怎样爱你的属下、爱你的员工?员工怎样爱老板?这是「义」。父子的亲爱表现在上级与下级之间称之为「义」。

表现在夫妇就是「夫妇有别」。「别」是不同的责任。夫妇组成一个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一个细胞。家庭中两个重要的工作,一是家庭经济,一是教育下一代。所以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到外谋生,负担家庭经济;妇女则在家担任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内比外更重要。中国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说儿孙多,而是指儿孙里有没有能继承家道、家业的人?有没有继承家庭传统、继承家庭事业的人?这要靠母亲的教导。

由是而知,家里能不能出圣贤,完全依靠母亲教化。孔子是母亲教出来的,孟子是母亲教出来的。中国古圣先王哪个不是母亲教出来的?所以中国人,先生称妻子为「太太」。什么意思呢?「太太」是圣人,这个名词是从周朝来的。周朝开国三位君王都是圣人。周文王,他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太姜生王季,王季是文王的父亲;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都是圣贤人。所以周朝开国三位夫人,世称「三太」,「太太」这个名称从此得来。家庭组织,家庭里总希望新妇效法圣人,将来养育的子女都是大圣大贤。这个名称是多么的尊贵!天天喊着「太太」,自己要警觉到我像不像太姜?像不像太任?像不像太姒?太任怀文王时就开始教育,重视「胎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端庄谨慎,为什么?她 知道自己起心动念会影响胎儿,言语动作也会影响胎儿。因此,所有一切不善的思想言行全都要放下,全都要舍弃。她生下的婴孩,就是周文王。周朝享国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所以「太太」这个名称确实是非常了不起。这「别」就在此地,有个别的任务,你必须要完成。否则你自己的事业做得再辉煌,后继无人,功业还是等於零。

亲爱落实在兄弟上,就是有「序」,「长幼有序」。落实在朋友上,则为有「信」。就是一个「爱」字,演变出这么多的名词术语。所以中国五千年的教育内涵,从幼儿、成人直至老年,均以真诚爱心为宗旨,不离五伦道德教育。

由此可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个学习次第,「行」特别重要,必须把前四者所学到的,认真落实。落实首重「修身」。修身在《大学》里讲得很清楚(《中庸》谈理论,《大学》讲方法),首先要把对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欲望,尽量放下。在佛法里讲「断恶修善」,这是修身。中国传统教学里讲「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与佛法所说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断恶修善」是同一个意思。必须以修身为本,仁义胜过物欲,才能真正正己化人。从自身的和谐安乐,帮助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获得真实永恒的和谐安乐。如果还受外面名利,财色名食睡的诱惑,就很难成就,必须时时警觉。受欲望诱惑,是迷失自性,随顺烦恼习气。随顺烦恼习气就是造业,所造的不善业必定感得不善的果报。

七、自然环境随心而转

今年全世界每个人都感到气候异常,冬天温暖,暖冬;现在是春天,应该开始暖和,却又变成寒冬。这个现象即是古人所说的「上天垂象」,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我们应深刻反省。佛法讲得很透彻,「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外在的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都是随着我们的心念而转。众生心善,则境缘无一不善,日月清明,风调雨顺。若是众生心存不善,充满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环境就会异常变化,多灾多难。《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贪心炽盛,感应水灾。嗔恚感应火灾,火山爆发,气温上升;地球发脾气就是火山爆发。愚痴所感的是风灾。傲慢所感的是地震;傲慢是不平,不平就震动。贪嗔痴慢是四种灾难的真因。所以佛教我们化解灾难,唯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个道理我们从日本江本胜博士水结晶的实验得到证明。确实是「境随心转」。人心纯净纯善,外面灾难自然化解。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即是「看破」,明白事实真相。下手之处,还是必须笃行实践,彻底放下贪嗔痴慢,真正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八、「人定胜天」的省思

今日科学技术发达,人们沈迷其中,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但是也有少数人,从高科技反思、觉悟,深知科技的发展对人类不仅没有好处,到最后是导致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绝灭。这个现象似乎现在我们也看到了。迷於科技的人,认为人定胜天,人有能力胜过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规律。没错,今天人类确实改变了大自然,可是大自然的回报,则是人类是无法承受的。地壳的变化,海水的上升,全球气候的异常,这是大自然的回报!科学无论如何发达,到了人类无法再在这个地球生存时,方始觉悟。究竟是人胜大自然,还是大自然胜过人?!

中国古人所说的「人定胜天」,有其精义。现在人完全错解了,以为人一定可以胜过天;中国古人说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人定胜天」,意思是「人」心要「定」下来,就能胜过大自然,外面自然环境都恢复正常。为什么?大自然现象是随顺人心而转变,人心要是定下来,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回归到真性,外面自然环境也会恢复正常,日月清明、风调雨顺;即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的圆满境界!

九、一味真诚 纯净纯善

净空学习圣贤教诲五十六年,提出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和敬」。这是我修学的纲目、心得,并以此勉励同学一起认真学习:「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修心。一切时一切处,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缘」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我们只用一个「真诚心」。别人对待我不真诚,欺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对他只有一个真诚。为什么?因为他不修行;我则真干。真干就要跟圣贤人学,释迦牟尼佛真诚,孔子真诚。我可不能跟一般人学。一味真诚,学久了就得受用,心安理得。学清净心,不受染污;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修大慈悲心。「心」还是抽象的,如何落实?落实就是「看破」,明白了。「放下」,恶念放下、杂念放下、所有一切不善放下;不善的言语放下、不善的行为放下,你自然就得「自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缘」,没有一样不好,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为什么?都是帮助我、教导我消业障,长智慧。因此处事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言行,自然诚敬谦和。

我这一生的经历,没有别的长处,说老实话,就是这二十个字,我做了将近三十年。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先要自爱;人不自爱,则不会爱人。人不自觉,则无法帮助别人觉悟。所以自爱很重要。「自爱」是什么?是知道爱自己的本性本善,爱自己的本性本觉。自爱,则所有一切不善统统远离,所有一切不觉统统远离,这叫真正自爱,真得受用。自爱之后自然会爱人。因为明了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体。知道天地万物是自性所现,六祖能师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物与我是一体。所以不但一切人要爱,所有动物也爱,所有鬼神也爱,所有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爱。「爱心遍法界」,怎么会不欢喜!怎么会不快乐!我爱众生,众生爱我,我爱花草树木,花草树木爱我。他有表现,他有回报,回报过来的是树长得特别好、花开得特别香,果实特别茂盛;一点都不假。鸟兽跟我们可以一起生活,它们很有礼貌,共同在一起学习。你说这个生活多乐!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的乐趣,释迦牟尼佛的幸福美满。

我们眼前迷失了自性,必须学圣人,学佛菩萨。佛菩萨尊重一切众生,自己谦卑。断除一切损人利己的念头。与一切人、一切物往来接触,表现的是诚敬谦和,自卑尊人。在日常生活中,善人帮助他,恶人也帮助他。只记别人的善,不记别人的恶。真正聪明人,必定爱护自己纯净纯善的心性。决定不肯把自己纯净纯善的良心,作为别人的垃圾桶。若是只装别人的不善,自己的心就变成不善,这是大错。真正修行人要把自己心里的垃圾清除乾净,心里决定不放别人的过失,口中不说别人过失。口里头还会说,表示你心里很脏。所以一个人心善不善?行善不善?你听他的言谈,你看他的举止动作就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然清楚明白,可不能放在心上。我们对人赞叹他的善,不要记他的恶,保持自己的纯净纯善。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佛能不能有成就的关键所在。面对大众,如果有能力,有缘分,就要学习释迦、孔子,办班教学。尤其是拯救今天的世界,我们知道问题出在教育,疏忽了圣贤的教育。现在的教育,总的来说就是教导竞争。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所以今天教育是走向灭亡的途径。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教我们伦理道德;教我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教我们谦和礼让。这是回归自性、反朴归真的至善教育。

十、宇宙万有是一体

今天的社会充满自私与竞争,真正化解之道,必须是自己做给别人看。若仅止於讲学,没人相信。必须自己做到,时时处处力行不懈,才能感化别人。现代科学技术发达,我们以远程教学,利用电视网络,把教学的效果扩大,周遍全球。胡主席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必定可以落实。

去年我们在安徽庐江汤池小镇作实验,成功了!证明「人民是教得好的」。推而广之,和谐世界必须是国家与国家、派系与派系、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皆能做到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谐世界就实现了。此四者又须是从「团结宗教」下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去年十月,我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有详细的报告可以参考。

古云:「学然后知不足」,学无止尽。到什么时候究竟圆满?唯有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自性纯净纯善,没有对立,没有疑虑,只有慈悲,只有真诚;相知相待。尤其今天世界讲多元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派,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我们是一体,要互相尊重。「互相尊重」从我开始,我要尊重他,他不尊重我不要紧,我永远尊重他,到後来他一定也会尊重我。所以互相尊重,我要先付出,不要先求别人尊重我,那就错了,那是永远做不到的。我要敬爱他,我关怀他,我照顾他,我全心全力帮助他,决定不求回报,因为我知道我们是一体,宇宙也是一体。真正觉悟、明白了,回报是自然的。当没有回报时,他还是在迷;我已觉悟,他还没有觉悟。等他觉悟时,一定跟我的心行完全相同,这是真理事实真相,佛法讲的「诸法实相」。

多元的概念,不但佛讲得很清楚,中国圣王也有这个观念。我们在雍正上谕读过,雍正皇帝说「三教是一家」。唐肃宗时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文,里面也说三教九流是一家。「三教九流是一家,宇宙万有是一体」,将这个理念展开,即是「全球宗教学派是一家」。我们要从此处深刻体认,团结全世界的宗教学派,化解一切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谐。

十一、结语

所以我们要发大心、发大愿,特别是要利益众生,怨亲平等,断恶修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种种不如意、种种辛劳痛苦都是为众生而演出。你不如是表演,他不觉悟,这个意义非常深。我们真正明白了,多做一番表演,多一些人觉悟。觉悟的人不是一下就觉悟,慢慢来。所以要天天表演,时时刻刻表演。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六十一年,(参学十二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实则始从入胎,最后到入般涅盘,没有一样不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没有一样不是甚深的教学,我们要能体会得。再仔细想想,整个世界上的人,所有一切众生,是不是在我面前表演给我看的呢?是的,一点都不错。每一个人都是佛菩萨,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是在表演,天天表演,有正面、有反面,都帮助我觉悟,都是帮助我断烦恼、开智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

以上是净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浅薄体会,谨此向诸位提出报告,向诸位专家学者,仁人大德请教!


敬 祝

诸位仁者吉祥如意
大会活动圆满成功


净空 AM Ph. D
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
澳洲净宗学院院长
澳洲昆士兰大学、格里菲斯大学荣誉博士、教授
印尼夏利悉达亚都拉州立回教大学荣誉博士




Tuesday, August 16, 2011

Friday, August 12, 2011

了解事实真相后,泛爱众有何难?


《论语》里头,「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就是爱、是慈悲。



基督教、天主教,很多宗教里面也讲爱,佛法里讲慈悲,儒家是讲仁,意思都是大同小异。


你看这个仁字,本身它就显示出这里面的含义,人字旁一个二字,二是二人。这二人是谁?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自己以外的所有的人。


「凡是人,皆须爱」,这就是仁。


佛法里讲的范围更广大,不仅是凡是人皆须爱,要凡是物皆须爱,凡一切众生皆须爱,


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的,这是仁的境界。


如果是在这个本来一体的境界里头,我们自己起了分别执着,把它划分成自己和别人,人我对立,这叫做迷惑颠倒。迷惑颠倒就要造业,造什么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结果造业就要受报,受恶报。其实损人不利己,损人是害己。所以愚痴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才会损人,没想到更损害了自己。


反而利人才是真正自利,为什么?因为自己跟别人是一不是二。


科学报告:量子力学惊人发现:你=我=他=牠=它,整个宇宙是自己,思想波会改变环境


随顺经教,不随顺烦恼习气

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孝经》浅解 (八)

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 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以孝治理天下的道理。治教能够成功与否,跟孝道有莫大的关系。英明的君王能以孝治理天下,则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天下太平。



【章节浅译】

孔子说:「从前英明的帝王以孝道来治理天下时,连那些附庸小国的臣子都不敢遗弃,何况是具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诸侯呢?所以能得到各国诸侯的欢心拥护,他们愿意帮助帝王奉祀先王。治理封国的诸侯,连对那些孤苦无依的鳏夫寡妇都不敢欺侮,何况是一般的士人和老百姓呢?所以能得到百姓的欢心拥戴,他们愿意帮助诸侯祭祀先祖。治理乡邑的卿、大夫对于服贱役的男仆女婢都不敢失礼,何况是妻子儿女呢?所以能得到众人的欢心爱戴,乐意侍奉卿、大夫的父母亲。果能如此,那么父母在世的时候,能安心接受子女的孝养;去世之后,成为鬼神,也乐意享受子孙的祭祀。因此,天下和乐太平,灾害与祸乱不会发生。所以,英明的帝王以孝道来治理天下,就能有这样的效果。《诗经·大雅·抑篇》上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各国都来归顺。』」

Tuesday, August 9, 2011

《孝经》浅解 (七)

三才章第七

【原文】

曾子曰: 「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章节主旨】

这一章进一步阐述孝道的意义, 指出孝道是贯通天、地、人三才为一的道理。天包罗万象,地孕育万物,人的孝道是百行之首。人应当效法天地永恒不变的法则,孝敬父母;而在上位的君主,也当因孝立教。


【章节浅译】

 曾子听了孔子说明孝道后说:「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孔子继续说:「孝道,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如土地顺承万物,各得其宜;是人类必有的行为。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用来教化天下人民。因此,施行教化,不用严肃的态度就能成功。推行政治,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先王看见教化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实行博爱,因此没有人遗弃他的父母亲;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使人民奋起而实行;并率先实行恭敬谦让,人民因此不会发生纷争;再以礼仪音乐来引导人民,人民就和顺亲睦相处;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会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上说:『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全都仰望你呀!』」


*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

   赫赫 -  声威显赫,很有气派的样子。
   师 -  指太师,是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中地位最高者,辅佐天子治理国家。
   尹 -  尹氏。
   师尹 - 指担任太师的尹氏。
   尔 - 你。
   瞻 - 仰望。

《孝经》浅解 (六)

庶人章第六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章节主旨】


普通百姓的孝道,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工作生产的时候努力,生活中节约用度,以更好的奉养父母。


本章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道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说明人虽有尊卑地位的不同,但事亲尽孝的心,是没有贵贱分别、没有终始的。如果有人担心能力不够,无法尽孝,那是绝对没有这种事情的。


【章节浅译】


利用春温(生)、夏热(长)、秋凉(收)、冬寒(藏)的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分辨土质的肥瘠和地势的高低等不同的特点(因时因地,各尽所宜,以获取最大的收成)。做事谨慎,用度节俭,以此来供养父母。这就是一般平民百姓应尽的孝道。


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孝道是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的。孝道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根本不会有的事。

《孝经》浅解 (五)

士章第五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章节主旨】

这一章讲的是士的孝行,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事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这样尽职尽分,不辱及生身父母,完成自己肩负的重任。


【章节浅译】


以奉事父亲的方式,去奉事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以奉事父亲的方式,去奉事国君,那敬心是相同的。奉事母亲取亲爱之心,奉事国君取崇敬之心,而奉事父亲兼有爱心与敬心。所以,士人将奉事父亲的孝心用来奉事国君,就能做到忠诚;将奉事兄长的敬心用来奉事作为上级的公卿大夫,就能做到顺从。忠诚与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奉事国君和长上,自然能保住自己的职分,守护好宗庙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


《诗经》里说:「要早起晚睡,兢兢业业,勤谨工作,千万不要因为不忠不顺遭致惩处,而使你的父母受到羞辱。」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出自《诗经·小雅·小宛》。

  夙 - 早。  
  兴 - 起,起床。
  寐 - 睡觉。
  无 - 别,不要。
  忝 - 羞辱,侮辱。
  尔 - 汝。
  所生 - 指生身的父母。



Monday, August 1, 2011

REASONS for being VEGETARIAN

                                            
                            
21 REASONS for being VEGETARIAN
Vegetarianism is the fastest growing trend in the developed world.
Here are 21 reasons why you should think about turning green too.

  • Avoiding meat is one of the best and simplest ways to cut down your fat consumption. Modern farm animals are deliberately fattened up to increase profits. Eating fatty meat increases your  chances of having a heart attack or developing cancer.

  • Every minute of every working day, thousands of animals are killed in slaughter-houses. Pain and misery are common. In the US alone, 500,000 animals are killed for meat every hour.
  • There are millions of cases of food poisoning recorded every year. The vast majority are caused by eating meat.

  • Meat contains absolutely nothing - no proteins, vitamins or minerals - that the human body cannot obtain perfectly happily from a vegetarian diet.

  • African countries - where millions are starving to death - export grain to the developed world so that animals can be fattened for our dining tables.

  • 'Meat' can include the tail, head, feet, rectum and spinal cord of an animal.

  • A sausage can contain ground up intestines. How can anyone be sure that the intestines are empty when they are ground up? Do you really want to eat the content of a pig's intestines?

  • If we eat the plants we grow instead of feeding them to animals, the world's food shortage will disappear virtually overnight. Remember that 100 acres of land will produce enough beef for 20 people but enough wheat to feed 240 people.

  • Every day, tens of millions of one-day-old male chicks are killed because they will not be able to lay eggs. There are no rules about how this mass slaughter takes place. Some are crushed or suffocated to death. Many are used for fertiliser or fed to other animals.

  • Animals who die for your dinner table die alone, in terror, in sadness and in pain. The killing is merciless and inhumane.

  • It's must easier to become (and stay) slim if you are a vegetarian. (By 'slim', I do not mean 'abnormally slender' or 'underweight' but rather, an absense of excess weight!)  

  • Half the rainforest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destroyed to clear ground to graze cattle to make beefburgers. The burning of the forests contributes 20% of all green-house gases. Roughtly 1,000 species a year become extinct because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ainforests. Approximately 60 million people a year die of starvation. All those lives could be saved because those people could eat grain used to fatten cattle and other farm animals - if Americans ate 10% less meat.

  • The world's fresh water shortage is being made worse by animal farming. And meat producers are the biggest polluters of water. It takes 2,500 gallons of water to produce one pound of meat. If the US meat industry wasn't supported by the taxpayer paying a large proportion of its water costs, then hamburger meat would cost $35 a pound.

  • If you eat meat, you are consuming hormones that were fed to the animals. No one knows what effect those hormones will have on your health.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as many as one on four hamburgers contain growth hormones that were originally given to cattle.

  • The following diseases are commoner among meat eaters: anaemia, appendicitis, arthritis, breast cancer, cancer of the colon, cancer of the prostrate, constipation, diabetes, gallstones, gout, high blood pressure, indigestion, obesity, piles, strokes and varicose veins. Lifelong vegetarians visit hospital 22% less often than meat eaters and for shorter stays. Vegetarians have a 20% lower blood cholestrol level than meat eaters and this reduces heart attack and cancer risks considerably.

  • Some farmers use tranquillisers to keep animals calm. Other routinely use antibiotics to starve off infection. When you eat meat you are eating those drugs. In America, 55% of all antibiotics are fed to animals and the percentage of staphylococci infections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went up from 14% in 1960 to 91% in 1988.

  • In a lifetime, the average meat eater will consumer 36 pigs, 36 sheep and 750 chickens and turkeys. Do you want that much carnage on your conscience?

  • Animals suffer from pain and fear just as much as you do. How would you like to spend your last hours locked in a truck, packed into a cage with hundreds of other terrified animal and then cruelly pushed into a blood soaked death chamber. Anyone who eats meat condones and supports the way animals are treated.

  • Animals which are a year old are often far more rational - and capable of logical thought - than six week old babies. Pigs and sheep are far more intelligent than small children. Eating dead animals is barbaric.

  • Vegetarians are fitter than meat eaters. many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athletes are vegetarian.
                                                           

WHAT CAN I EAT?

Are you out off becoming vegetarian because you can't think what to eat if you don't eat meat?


A quick trip to your local supermarket will, however, show that there are not only many different fruits and vegetables available but that because vegetarianism is growing rapidly there are many ready made vegetarian meals on sale.
 
You will also find many 'meat substitute' meals available. You can buy vegetarian sausages and hamburgers, and 'stews' and 'curries' made with soya have the same texture as meals made with meat.

 
How to make sure your body gets the vitamins and minerals it needs:
 
  • Eat a varied diet and try to include fresh fruit, green vegetables, peas and beans and wholemeal produce - all good sources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as well as fibre!)

  • Vitamins are easily destroyed by cooking so whenever you can, eat raw foods. Use as little water as possible when boiling vegetables (to avoid losing water soluble vitamins B and C). Cook vegetables for as short a time as possible. Steam or stir fry vegetables if you can instead of boiling them - this helps to preserve water soluble vitamins. Prepare food quickly and try not to keep it hot or reheat it - this can destroy vitamins. Keep milk covered because sunlight destroys some B vitamins.

  • Vitamins are often stored just underneath the skin in fruit and vegetables so eat them in their skins: don't peel them!

  • Eat plenty of nuts and seeds - these contain a variety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and make good nutritious snacks.

  • Throw out aluminium saucepans (aluminium is a potential poison which can cause brain damage) and use iron ones which can add useful quantities of iron to cooked food. 

  • Dairy produce is a good source of some vitamins and minerals but skimmed or semi-skimmed milk and low fat cheeses contain as much calcium and vitamin B as full cream milk and cheese (though they contain less vitamin A and vitamin D because these vitamins are fat soluble).

  • You can get supplies of iron by eating dark green, leafy vegetables, nuts, pulses, sunflower and pumpkin seeds, dried fruits, pulses, sunflower seeds, almonds (and other nuts).

  • Vitamin B12 is available in foods of animal origin or in fortified soya milk, breakfast cereak and yeast extract.

  • Zinc is available in seeds, almonds, pulses and dark green vegetables.
Remember: If you suspect that you could be suffering from a vitamin or mineral deficiency, see your doctor for advice: never take vitamin or mineral supplements without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