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6, 2010

顺是顺性德 不是随顺烦恼


中国对孝最重要的是要求「顺」,但孝顺不是顺情识,而是顺本性,千万不能错解了。现在有些父母喜欢儿子作大官、发大财,自己好享受;儿子要是随顺父母,这就错了。所以,顺是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

中国讲孝道,第一位是舜王,舜王的父母与继母生的弟弟都不是善人,起心动念想方设法要把舜王害死。如果舜王孝顺,那就只好死,死了才顺父母的心,但这就是大错,造成父母最大的过失。大舜孝顺是顺性德,他知道父母有错误的观念,所以他用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让父母与弟弟觉悟,改过自新,这才是大孝。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婉转劝谏使他们改过向善,劝谏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遇到适当时机,在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加以劝谏。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即使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被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於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服侍父母,如父母有过错时,应当委婉劝谏,父母不接受时,应当照常保持恭敬的心,不可以违逆不孝,等待机会再行劝谏,虽然如此忧心操劳,内心一点怨恨也没有。」